锂盐疗效不佳的四类预测因素:基线焦虑在列 | 研究速递
医脉通导读
本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,基线显著焦虑、特定临床特征(如偏头痛史、自杀观念/未遂史、混合发作史、慢性迁延性病程)、功能损害、不良生活经历(如童年期躯体虐待史、近期负性生活事件)四大类因素均与锂盐疗效不佳显著相关。
如果上述结果能够在日后的研究中得到验证,将与锂盐疗效理想的预测因素共同完善治疗转归的预测图谱,提高患者的净获益。
锂盐早年用于治疗痛风,1949年被John Cade引进精神科临床后,逐渐成为双相障碍(BD)治疗的「金标准」。近年来发现,锂盐还拥有抗自杀、神经保护效应等潜力,其临床应用不足的现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,大有「翻红」之势。
2021-03-09
然而,也有很多双相障碍患者对锂盐的反应并不理想。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锂盐治疗反应不佳的预测因素,有助于降低试错成本,尤其是此类耐受性顾虑较多、监测较繁琐的药物。
通过分析双相障碍药物基因组学研究(PGBD)的数据,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Yian Lin等探讨了锂盐治疗效果不佳的预测因素。该研究4月2日在线发表于Bipolar Disord.。
PGBD为一项全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,共有美国、挪威、加拿大的11个研究中心参与。简言之,受试者均为18岁及以上双相 I 型患者,包括以下两类情况:1. 当前使用锂盐单药治疗病情平稳,过去6个月内未出现心境发作;2. 既往从未或当前未使用锂盐,过去12个月内曾有至少一次心境发作,目前至少存在轻度症状,定义为临床总体印象-严重度量表(CGI-S)≥3。
首先,第二类患者在最长16周的稳定期内逐渐转换至锂盐灵活剂量单药治疗,其中一部分患者达到了持续临床缓解,定义为4周的观察期内CGI-S持续<3。随后,这些患者与第一类患者进入为期2年的维持期,继续使用锂盐单药治疗,每2个月评估一次疗效。
本项研究的转归指标为治疗失败,包括以下两类情况:1. 稳定期内,锂盐单药治疗下无法达到临床缓解;2. 维持期内,锂盐单药治疗下出现复发,定义为CGI-S≥5的躁狂/混合发作、持续至少4周的重性抑郁发作、需要精神科住院治疗等。研究者评估了一系列因素与上述转归指标的相关性,以及上述因素组合对治疗失败的预测效力。具体研究设计及统计学分析方法详见原始文献。
研究共纳入345名患者,其中194人成功进入维持期。未能进入维持期的151人中,有60人未能实现临床缓解,另外91人因其他原因(如撤回知情同意、副作用无法耐受、治疗不依从等)退出研究。
进入维持期的194名患者中,88人在锂盐单药治疗下持续未复发,41人复发,65人因其他原因(如撤回知情同意、副作用无法耐受、治疗不依从)等退出研究。
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,一系列因素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(p<0.05)。研究者将这些因素分为以下四类:
一、基线焦虑严重度
作为连续变量,基线HAM-A总分较高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(HR 1.05, 95%CI 1.03-1.08);作为分类变量,即无、轻、中、重度焦虑,基线焦虑严重度同样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既往焦虑障碍诊断并非锂盐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,提示此时基线症状较终生诊断更重要。
二、临床特征
一些特定的临床特征,包括偏头痛病史(HR 1.62, 95%CI 1.03-2.55),自杀倾向史,混合发作史(HR 1.60, 95%CI 1.01-2.53),以及慢性迁延性病程(相比于发作性病程,HR 2.92, 95%CI 1.76-4.83),均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。
自杀观念(HR 1.65, 95%CI 0.95-2.86)与自杀未遂(HR 2.03, 95%CI 1.16-3.53)的相关结果提示,自杀倾向史与锂盐治疗失败的风险似乎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。
三、日常功能
无论是医师评定的终生残疾(相比于非残疾,HR 1.80, 95%CI 1.13-2.86),还是患者基于席汉残疾量表自评的基线残疾程度(连续变量,HR 1.06, 95%CI 1.03-1.08),均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。
此外,患者自评的工作、家庭、社会生活功能残疾同样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。
四、不良生活经历
童年期躯体虐待史(HR 1.97, 95% CI 1.28-3.03),以及近期负性生活事件(HR 1.02, 95%CI 1.00-1.03),均与锂盐治疗失败显著相关。
上述临床预测因素与锂盐治疗失败的相关性在稳定/观察期及维持期内无显著差异(所有P>0.05)。
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(ROC)分析则显示,纳入上述全部预测因素及基线变量时,预测锂盐治疗失败的曲线下面积(AUC)为0.74,有显著性意义(p=0.0001)。
作者指出,基于上述结果,基线焦虑症状、特定临床特征(如偏头痛史、混合发作史)、功能损害、不良生活经历等一系列因素,均与锂盐治疗无法实现持续缓解或维持治疗下复发显著相关。相比于回顾性评估,本项研究所采用的前瞻性设计可能尤其有价值。
本项研究的发现与既往文献有一定重叠;比较独特的是,本项研究还发现了焦虑症状、偏头痛史、自杀观念/未遂史、混合发作与锂盐治疗失败的相关性。如果上述结果能够在日后的研究中得到验证,将与锂盐疗效理想的预测因素共同完善治疗转归的预测图谱,提高患者的净获益。
文献索引:Lin Y, Maihofer AX, Stapp E, et al. Clinical Predictors of Non-Response to Lithium Treatment in The Pharmacogenomics of Bipolar Disorder (PGBD) Study. Bipolar Disord. 2021 Apr 2. doi: 10.1111/bdi.13078. Epub ahead of print. PMID: 33797828.
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。